5月7日,陕西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通知》,推广汉阴县“数据赋能”高效精准排查管控涉疫重点人员做法,以供各地结合实际参考和借鉴。
汉阴县“数据赋能”高效精准排查管控涉疫重点人员
(2022年5月10日)
今年以来,汉阴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工作部署,针对疫情防控排查管控和应急处置量大面广、变化快、要求高、工作难的特点,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工作流程化、流程数字化”的思路,推动研发“汉阴县疫情防控信息化系统”,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做到来汉人员在线报备、管控措施在线制定、海量数据在线分析、应急处置在线调度,实现了疫情防控高效、精准、科学处置,有力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达到预期目标。
来汉人员在线报备,解决“干部累、群众烦”问题
系统设置线上报备模块,以群众扫码自助报备代替填表或电话报备,以过往数据信息为辅助支持,充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切实提升防控工作效率和精准性。
一是“一码录入”自助报备。在“321”民情在线公众号和“两站两口”、交通要道、村(社区)入口等人员密集场所,公布“外来人员排查二维码”,凡来汉返汉人员利用手机、电脑等多渠道移动端,可直接扫二维码进入疫情防控信息化系统网页自行录入来汉返汉信息。对无智能移动端设备或不会使用智能移动设备的来汉返汉人员,可由亲属、朋友代为报备。同时,系统设置提前报备功能,计划来汉返汉人员可在系统上提前报备自己行程,镇村干部根据提前报备情况,提醒群众科学规划路线,既能有效规避风险,又能提高报备排查效率。
二是“数据整合”轻松报备。将“汉阴县321大数据中心”中全县31.3万群众数据信息整体导入疫情防控信息化系统,本县群众返汉报备只需勾选来源地、离开抵达时间、目的地等,系统自动抓取基本信息,实现信息报备高效、快捷;外来人员初次来汉时需填写基本信息,系统自动保存,再次来汉时只需勾选行程情况,减少录入内容和操作程序,方便群众报备。
三是“基层核查”助力报备。一方面,镇村(社区)干部可通过系统查看报备信息,发现报备信息有误的,立即组织人员核实,进行更正或补录,避免错报漏报瞒报问题。另一方面,高速路口和车站各来汉查验点运用“一问、二看、三查、四检”四步查验促进精准报备。一问,即询问旅居史和接触史,提醒来汉人员如实申报;二看,即看健康码和行程码,排除红黄码人员,筛查行程码带星号人员;三查,即查验重点人员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四检,即针对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及抗原检测,排除重点人员流动风险。
今年以来,全县共接收核实省大数据平台推送信息24663条,县内各站点、镇村(社区)第一时间上报信息65109条。
管控措施在线制定,解决“比对难、效率低”问题
系统设置自动筛查比对信息、在线制定下达管控措施等功能,极大地减少重复性工作量。
一是“智能”筛查重点信息。信息录入系统后,平台自动完成身份筛重,一人多次录入的,以时间最近、信息最全的一条进行覆盖。根据来源地和出发时间等要素,与设定的重点风险地区进行实时比对,每5秒一次刷新,即时显示重点管理人员信息。所有录入系统的数据即时入库保存,每日根据风险区变动反复比对后提取,将以前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每日至少5人用时6-8小时人工筛查的工作量,减少为2人5分钟以内,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差错。
二是“三色”精准分类管理。系统对来汉返汉重点人员分别标注红色、橙色、绿色进行管理,即:对从中高风险地区及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区来汉返汉人员(需隔离管控人员)标注红色,醒目显示来汉返汉、隔离管控、解除管控和核酸检测时间;对近期发生疫情省份和省内发生疫情市来汉返汉人员标注橙色,醒目显示来汉后3次核酸检测时间;对未发生疫情的省份来汉返汉人员标注绿色,作为常规数据保存。通过“三色”管理,需重点关注的人员信息、落实的管控措施和落实时间一目了然,保证管控措施按时按要求落实。
三是“线上线下”快速管控。系统接收重点人员信息后,按照管控政策口径,县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第一时间在“线上”分层分类制定并下达管控措施,镇、村两级同步接到指令,“线下”第一时间落实措施,减少中间环节和潜在风险,全流程信息化处理,从信息收集直达末端措施落实环节,工作流程扁平化。
系统启用以来,自动去重信息14987条,经风险区比对排查重点人员信息17420条。
海量数据在线分析,解决“数据杂、统计难”问题
系统具有强大数据统计分析功能,既减少基层工作量,又为决策部署提供大数据支撑。
一是“一键”抓取数据。所有进入平台的信息数据录入后永久保存,需要统计数据时可根据不同需求,设置来源地、时间段、目的地、管控措施等筛选条件,自行抓取形成可视化数据报表,一键导出自动分析汇总,改变了过去微信、QQ、邮箱和人工报送等迟缓报送模式,基本可以实现无纸台账报表工作,让基层疫情防控工作者将时间和精力用到人员排查和管控上。同时,为镇、村开通信息查询权限,各镇村只掌握本辖区来汉返汉和重点人员情况,确保数据安全。
二是“一图”助力决策。系统自动生成来汉返汉人员提前报备汇总展示图,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可随时掌握各时间点和近期返乡来人数量和类别,有针对性地提前谋划,合理摆布工作力量,做到未雨绸缪,为决策部署提供大数据支持。如在人员返回较多的节假日期间,及时调整汽车站、火车站、十天高速出口管控预案,增加人员力量,备足应急物资,保障查验工作有序进行。
三是“双向”监督落实。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对镇村落实管控情况进行检查复核,对落实不力的及时派出督导组,督促快速整改落实,确保重点人员应管尽管、应隔尽隔、真隔实隔。
今年以来,系统排查来汉返汉人员50122人,按管控政策实施集中隔离978人,居家隔离1774人,健康监测14668人。
应急能力在线调度,解决“多方管、协调慢”问题
将流调溯源、隔离场所、医疗救治、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物资保障等方面能力储备全部纳入系统管理,实现平时有效管理,战时精准调度。
一是线上监测动态管理。全县120名流调溯源队员,11个集中隔离场所1060间隔离房间,10个疫苗接种点426人接种队伍,3所检测机构检测能力及耗材、定点医院隔离病区救治力量纳入系统在线管理;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等部门的医疗和防疫物资储备情况进行盘底建册,应急部门、市场保供企业的应急生活物资进行清点统计,建立线上医疗、生活物资储备库。对纳入系统的各项能力储备实时统计,根据日常运行情况实行动态管理,高度集约信息,直观展示动态。
二是线上分析精准预警。按照国家和省市对应急能力储备相关要求,根据人员调配和物资消耗补充等情况动态更新,实时掌握全县流调队伍、隔离场所、核酸检测、物资储备情况,设定预警线,人员力量不足或储备物资消耗过快时及时预警,提前补充,科学调度应对紧急情况。如隔离点剩余房间不足时系统提前预警,通知隔离酒店工作专班及时做好启用新隔离点的准备工作,确保战时隔离能力均衡应对。
三是线上统筹科学调度。根据周期数据分析和态势感知,科学制定物资补充和能力调度计划,按照职责分工由责任部门发起调度申请,直达决策机构审批,减少中间环节,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科学防控水平。如在接到流调溯源任务时,在线派发任务单,对应责任片区的流调队员按要求开展流调,在任务量大,片区流调力量不足以应对时,根据职能划拨临近区域流调力量,实时在线掌握各流调队工作进展和办结情况,减少协调审批环节,提升流调溯源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