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统计局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07年4月15日)

索引号: xzfgzbmtjj-GK-2022-0065 发布日期: 2007-04-16 09:17
来源: 县统计局
内容概述: 汉阴县统计局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分享: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依靠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项目年”建设活动,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在克服干旱粮食减产的情况下,集中精力,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顺利完成了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起步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据统计,2006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3.025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177亿元,同比增长8.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59亿元,同比增长13.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689亿元,同比增长9.9%。2006年三个产业结构比为40:24:36。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就业人员达160443人,比上年增长2.8%。其中单位从业人员数为8619人,比上年减少72人;乡镇企业及私营个体从业人员年末达28522人,比上年增长7.6%;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为591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农业产业化处在发展阶段,产业带动效应尚未全面发挥,农民增收步伐缓慢;二是工业企业生产技术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基础设施条件仍然比较落后,投资严重短缺,资金筹措难度大;四是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间小,就业压力加大,社会稳定工作难度增加;五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社会保障覆盖面小,财源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85135万元,同比增长9.0%。
  农业(种植业)产值达到52771万元,同比增长2.4%。
  播种面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027公顷,同比增长0.2%;其中:稻谷7054公顷,同比增长1.4%;小麦3917公顷,同比下降5.9%;玉米979公顷,同比增长0.6%;大豆1038公顷,同比下降1.4%;油料播种面积7492公顷,同比下降2.2%;棉花播种面积9公顷,与上年持平;糖料播种面积9公顷,同比下降35.7%;蔬菜播种面积5316公顷,同比增长12.1%;
  农作物产量:粮食总产量101726吨,同比下降7.5%;其中:稻谷43367吨,同比下降6.0%;小麦11630吨,同比增长4.1%;玉米21164吨,同比下降9.6%;大豆1523吨,同比下降21.1%;油料产量17311吨,同比增长5.7%;棉花产量10吨,同比下降41.2%;糖料产量552吨,同比下降30.5%;蔬菜产量111586吨,同比增长16.6%。
  林业产值达到4703万元,同比增长24.2%。2006年造林面积为4589公顷,同比下降22%,其中:人工造林2521公顷,比上年同期下降34%,飞播造林为2068公顷,比上年下降1.0%。退耕造林面积为1050公顷,比上年同期下降51.0%。全县零星植树达195万株,比上年同期增长2.19%。水果产量13995吨,同比增长32.2%;
  牧业产值为24016万元,同比增长23.4%。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为201040头、6834头、17278只、68.22万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0%、19.0%、10.0%、21.78%;肉类产量18868吨,同比增长23%;禽蛋产量2648吨,同比增长20%;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为178792头、23043头、22498只、69.29万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3.0%、4.0%、19.0%、21.12%。全年养蚕张数达到58294张,蚕茧产量达到2418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5.0%和13.0%。
  渔业产值为1345万元,同比增长19.4%。水产品产量1414吨,同比增长6.6%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为2300万元,同比增长3.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年底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5112万元,同比增长26.9%(现价)。在全部工业产值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7912万元(含农电系统),同比增长40.7%(现价);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完成37200万元,同比增长12.8%。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4000万元,同比增长1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420万元,同比增长27.9%;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10580万元,同比增长6.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18.4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924.7万元。
  建筑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3家资质等级以上(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525万元。全县资质等级以上(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4403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259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259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273万元,同比增长14.8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807万元,同比增长14.80%;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735万元,同比下降22.20%;城镇私人建房投资完成4807万元,同比下降4.7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60万元,同比增长61.23%;农村集体投资完成3252万元,同比增长31.71%;农村私人建房投资完成7312万元,同比增长21.97%。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17170万元,比上年增长6.0%。
  县境内公路里程1169.2公里,其中国道37公里,占3.2%;县道161.3公里,占13.8%;乡道146.1公里,占12.5%,村道824公里,占70.5%。
  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996万元,比上年增长17.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34500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达17000户。移动电话用户达36000户(不包括小灵通用户),国际互联网用户2200户。


六、批发零售贸易业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37665.9万元,同比增长14.2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1085.2万元、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580.7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30%、13.91%。


七、财政金融

  200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3736万元,与上年同口径比增长3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39万元,与上年同口径比增长11.1%。全县财政支出完成22548万元,比上年增长51.0%,增支7647万元。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2.9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0.7亿元,同比增长16.8%。各项贷款余额达5.6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达3.6亿元,同比下降3.1%。


八、教育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县共有各类中小学校156所,其中:普通中学24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小学129所。在校学生总数48671人,比上年减少1006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0203人,比上年减少851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2764人,比上年增加619人;小学在校学生25704人,比上年减少774人。专任教师总数2871人,比上年减少44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032人,与上年减少8人;职业中学专任教师64人,比上年减少6人;小学专任教师1775人,比上年减少3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5%,其中:女童入学率99.4%。
  2006年我县共有1196人参加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其中文史类考生537人,理工类考生600人,艺术类考生23人,体育类考生36人。1042人达到本专科线,上线率为87.1%;达三本线595人,其中过省二本线215人(一本90人,二本125人)。

九、卫生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07个,医疗机构303个,预防保健机构20个,医疗机构床位数388张,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数13.32张。
  全县卫生人员总数56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04人,在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134人,初级职称351人。全县有村卫生室179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92人。
  全县医院、卫生院总诊疗人次数为295707人次,其中:门诊人次数286623次,急诊人次数7941人次。
  全县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100.0%,“四苗”全程接种率93.3%。
  全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2.52%,0-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5.95%,孕产妇死亡率55.68/十万,婴儿死亡率16.70‰,住院分娩率80.0%。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控制。年末全县总户数为92134户,总人口29446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9978人。总人口中女性人口为135023人,性别比例为118.1。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6年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11597元,同比增长9.93%。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90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1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6957元,较上年同比增长5.5%。价格涨幅趋缓,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6%,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1.0%。
  社会保障事业蓬勃发展。全县城镇养老保险参加人数达6681人;城镇医疗保险参加人数达8625人;城镇失业保险参加人数达4909人;城镇生育保险参加人数1512人;农村养老保险参加人数达2288人,其中:农村计划生育保险1886人。
  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改善。全县各类社会福利院和各类五保户安置点71个,拥有621张床位。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已有8003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其中:农村居民1989人,城镇居民4411人。农村传统救济人数8185人。


  注:1、生产总值按地域计算。

  2、生产总值及各行业总产值、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减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相关数据是市统计局评估后法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