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2022年金融工作“成绩单”
2022年,汉阴县金融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金融办的精心指导下,全县金融系统认真贯彻落实“5775”发展战略,紧扣“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工作任务,按照“抗疫情、保需求、稳增长、强服务、促改革、防风险”工作思路,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金融发展,积极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全县金融运行持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金融工作主要成效及亮点
(一)金融运行稳步向好,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金融存贷指标平稳增长。2022年,汉阴县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将业务经营工作深度融入全县“5775”战略和重点产业链建设,倾力兴乡村、助小微、惠三农,不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信贷总量稳中有进,各项存款稳居高位,各项贷款稳步增长。截至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5.48亿元,同比增长12.22%;各项贷款余额85.02亿元,同比增长14.86%,存贷比达51.38%,增幅位居安康市县第一方阵。二是认真落实“六稳六保”政策。始终坚持“不抽贷、不断贷”,先后采取“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无还本续贷、借新还旧”等多种延期、展期方式为企业纾困解困,降低成本、缓解压力,累计办理涉农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业务89笔2.09亿元,普惠小微贷款服务客户3591户余额9.9亿元,推动小微企业贷款“增户扩面”。积极推动再贷款等各类政策工具落地,提升金融支持企业纾困和经济稳增长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全力打通宏观政策直达市场主体的“最后一公里”。截至2022年12月末,运用再贷款额度发放小微企业贷款金额1.82亿元,惠及客户1081户。三是落实减费让利政策。本着“全面执行减费红利,切实让利于企”的原则,落实减免市民票据挂失费、工本费、对公开户费、ATM跨行取现手续费等多项便民优惠让利措施,及时调整贷款利率定价。先后对受疫情影响的涉农小微企业贷款下调50-100BP利率,持续加大减费让利力度,2022年涉农小微贷款加权利率较2021年下降0.43个百分点,为客户节省利息支出430余万元,有效满足了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二)认真落实助企纾困制度,服务质效明显提升。
一是充分发挥还贷周转金作用。2022年为县域4户企业提供4笔1488万元还贷周转金,帮助企业顺利倒贷2290万元,有效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因“时间差”而形成的“资金短路”问题,同时加强大大降低了银行信贷的风险指数,助推实现了财务和时间成本“双下降”。二是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2022年为县域30户企业提供财信担保贷款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服务,为41户企业担保贷款45笔10608.1万元,实现了财信担保基金和银行风险“双降低”。三是充分发挥应急纾困基金作用。2022年为6户企业发放应急纾困基金6笔1100万元,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四是充分发挥“政银企”对接平台作用。指导有关部门持续做好企业融资需求摸底工作,掌握企业资金需求,积极帮助企业与相关银行对接,帮助解决融资困难。2022年汉阴县共组织举办“政银企”对接活动3次,银行机构现场签约企业(重大项目)15家,授信193.626亿元(含省水利厅、安康市政府在汉阴县主办的陕西水利“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签约188.291亿元),为实现经济稳增长贡献了金融力量和金融担当。
(三)坚持放管结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推行金融顾问制度。选派40名金融机构业务骨干,委派到68家规上工业、企业担任金融顾问,一对一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和业务指导,实现金融服务“零距离”。二是配合做好营商环境评价。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放管服”要求,配合县营商办完成营商环境评价工作问卷填报,提高惠企惠民政策的知晓度和满意度,顺利通过第三方营商环境评估考核。三是建立健全尽职免责体制机制。9家银行单位表决通过了《汉阴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民营小微尽职免责自律机制公约》,标志着自律机制正式成立并运行。依托“县域跨境金融服务直通车”,拓宽“政银企”合作渠道,提升涉外金融服务能力,推动金融机构与县域发展实现更高质量的合作共赢。四是积极开展金融业务宣传活动。聚焦偏远山区、非法集资高发人群,开展“存款保险村长有话说”和存款保险“乡村大喇叭”宣传活动,录制、发布视频6条,撰写专项信息2篇,创新做法获得安康中支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四)深化金融改革,不断推动工作创新。
一是认真抓实金融惠企“四贷”服务站建设。将“党建纾企困、四贷促发展”作为金融机构“攻坚”解难题项目,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汉阴县金融惠企“四贷”服务站,县财政局、行政审批局、金融机构合力服务市场主体,宣传推介金融产品50余种,累计发放贷款38笔金额9538.9万元,切实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便捷性和时效性。二是稳步推进省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认真落实中、省、市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有关要求,及时印发《汉阴县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镇各有关部门职责任务,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创建工作会议,适时通报工作开展情况、总结经验、安排工作。制定创建工作考核制度,加强各项工作开展情况监督管理,将创建成效纳入创建单位年度目标考核,有力促进了创建工作顺利开展。三是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指导各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助农贷”“兴农贷”“惠农e贷”“融e贷”“乡村旅游贷”“乡村振兴批量贷”“新社区工厂贷”等20余款金融产品,支持市场主体发展产业,稳定就业,稳产增收。2022年,各金融机构共投放乡村振兴领域农业经营主体贷款8.32亿元,同比增加3013.85万元,增长3.8%。汉阴建行县域跨境金融服务直通车“六免”政策正式发布,成为全市首家具备西安海关“关银一key通”代理点资质的金融机构;县农商银行在涧池镇东风村成功打造“乡村金融超市”;《从“穷窝窝”走进“金窝窝”》被陕西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选为首批典型案例。
(五)鼓励企业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加快企业上市。
一是强化精准服务。认真落实《安康市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实施方案》,积极与资本市场对接建立联系机制,邀请陕西股权交易中心等部门专家进行企业上市挂牌专题培训辅导,规范企业财务、法务,创造企业挂牌上市条件与运营能力。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先后出台《工业稳增长促投资十条措施》《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奖励补助办法》等文件,对企业挂牌上市和取得融资分别给予奖励。2022年为2家挂牌企业兑现挂牌奖励资金22万元。三是强化梯次培育。按照“培育储备一批、辅导申报一批、挂牌上市一批”的工作思路,对现有拟挂牌和上市企业进行细化分类,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包抓领导,组建帮扶小组,逐类逐企施策,全力推进落实。2022年,汉阴县培育的安康市顺祥碳素有限公司、陕西汉阴庆华化工有限公司、汉阴县天元工业废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3家企业纳入上市企业后备库,目前省推进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已进行公示。全方位做好汉隆矿业挂牌上市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有望实现安康企业在主板上市的零突破。
(六)强化工作举措,金融风险防范成效明显。
一是健全完善处非工作机制。调整优化了县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处非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处非工作牵头部门,落实了工作人员和业务经费。2022年县政府常务会议听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汇报2次,组织召开非法集资案件资产处置等工作会议4次,制定印发了《汉阴县养老领域非法集资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汉阴县非法集资突出问题信访维稳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将防范化解涉众集资风险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负面清单考核内容,压紧压实各方责任。二是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加强重点行业和风险企业的预警提示,强化银行对可疑账户、可疑资金的交易监测管理。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入驻审核制度,严把招商引资项目准入关,防范企业非法集资风险隐患。依托“321”基层治理模式,将非法集资监测预警纳入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范畴,加强线索排查、研判,全力以赴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三是案件处置有力有序。成立工作专班,抽调干部集中办公,依法依规处置非法集资存案案件。加强重点稳控对象管理,夯实“一人四管”分类稳控责任,对生活困难群众实施临时救助,保障受损群众基本权益,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局面,全年未发生金融领域赴省进京非访事件。与此同时,对具备行政处置条件的陕西睿正实业有限公司涉非问题线索,及时成立处置专班,制定专项行政处置方案,明确化解处置措施和时限,依法做好群众稳控工作,目前群众情绪平稳,处置措施得力,总体形势平稳可控。四是全民防范意识明显增强。组织各镇、各部门、各金融机构,通过展板、短信、条幅、公众号、LED显示屏、入户宣传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非法集资相关常识,累计召开村组会、院落会7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5000余份,制作展板80余块,悬挂横幅750余条,发送防范非法集资短信100万条,邀请专家开展处非专题培训会2场次,集中入户宣传2轮,凝聚了全社会抵制非法集资的共识。
二、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2年,汉阴县金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金融业发展与经济发展需求仍还不适应。信贷规模小,存贷比不高,信贷在规模和结构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二是企业上市挂牌进展缓慢。汉隆矿业公司香港主板上市仍未实现,上市后备资源较少。三是金融风险压力仍然较大。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影响,小微企业普遍生产经营困难,银行贷款偿还压力增大,涉嫌非法集资行为时有发生,加之非法集资案件追赃挽损和资金清退极其困难,部分案件即使司法程序办结,但信访仍在、维稳压力仍大。四是监管体制机制仍不健全。县金融办作为县政府办的内设股级机构,承担全县地方金融机构监管、政府社会融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服务企业上市挂牌等具体工作,任务量大繁重,缺乏专职工作人员,且兼职人员不具备执法资格,相关工作职责难以履职到位。
2023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市金融办有关工作要求,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助推高质量发展为总目标,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为统揽,以防范金融风险为底线,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力度,不断增加金融信贷投放量,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深入推进“5775”发展布局和锦绣汉阴建设贡献金融力量。
上一篇: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孝成来汉阴开展慰问活动[ 01-17 ]
下一篇:汉阴县建立新材料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 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