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申请公开典型案例
以历史公文全流程梳理推动公开属性认定
—山东省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
一、基本情况
(一)案例由来
某申请人向菏泽市人民政府申请公开《关于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经查询,该文件为历史性文件,原起草单位未标注公开属性,是否应向申请人公开没有明确依据。
经了解,该《通知》实际为原规范性文件《菏泽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的补充,印发目的是化解城区内部分迁建地块上房屋补偿纠纷。《通知》印发后,有效解决了被征收群众关于补偿差距的诉求,有力推动了迁建工作顺利完成,但未考虑到城市规划区扩大等后续情况。且原规范性文件已失效,导致后续各区县对《通知》的执行情况不一,如直接公开,可能会引起群众对当下迁建工作的误解,引发诉讼案件。因此,确定该历史公文的公开属性必须慎重。
(二)属性认定过程
因原起草单位机构改革过程中进行了人员编制划转,我们在受理群众申请后,根据政府信息公开属性源头认定机制,向原起草单位合并后的划转单位发送协查函。该单位依照“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进行审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初步判定应向群众公开,但因实际情况复杂,直接回函反馈存在困难,建议对公开后可能引发的后续情况开展调研:重点摸排目前运用此政策的县区数量、政策执行情况和可能引发后果的预判。为准确答复申请人,结合各县区反馈情况,我们多次召集原起草单位、住建、国土、县区、街道等单位进行协调会商,征求相关业务部门意见,对《通知》涉及的争议焦点进行研判。同时,还就相关问题向法律顾问、法院进行了咨询。
(三)结论确定
根据多轮分析研判,综合各方意见,确定该历史公文公开属性为依申请公开,市政府办公室据此在规定时限内向申请人作出了答复。
(四)后续跟踪
申请件办结后,市政府办公室组织开展了《通知》施行后评估工作,对文件实施效果、存在问题等进行研判,形成评估报告并进行结果运用。市住建局作为文件执行单位,基于该报告开展了全面调研,认为该文件整体合理、可操作性强,但存在征收主体不够明确等问题,向市政府进行了专题报告。市政府同意由市司法局牵头成立文件修订小组,根据我市目前实际情况对文件进行补充修订。
二、典型意义
历史公文公开属性认定难多是源于公开后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历史公文产生的背景和形势不同,原公文内容与最新政策法规可能存在冲突;另一方面,为化解突发事件或纠纷而出台的历史公文有其发挥作用的特定环境,如脱离特定历史环境直接公开,易造成群众对当前工作的误解。
综合以上案例,我们梳理了历史公文公开属性认定的基本步骤:1.结合条例初步判断公开属性;2.结合具体问题及时协调会商;3.开展针对性调研分析;4.公开后果预判及应对措施讨论;5.属性认定;6.反馈跟踪报告。
稳妥、全面是历史公文公开属性认定的基本原则。公文公开属性的认定要全面客观地了解政策的实施情况,统筹公开与其他行政行为的关系。本案例对如何开展历史公文公开属性认定工作有一定借鉴意义。对待历史公文,应围绕公文生命周期及发展过程,进行全流程梳理,全面分析研判公文公开后产生的影响,找到“不愿公开”的症结并予以稳妥解决,适时采取修改、废止、完善制度设计等跟进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从根源上避免行政部门对公开历史公文产生畏难抵触心理,又能在依法依规答复的同时,确保群众满意,促进社会稳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