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扬鞭自奋蹄

第二届汉阴县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候选人王力军事迹

索引号: 发布日期: 2013-08-15 21:00
来源: 县委宣传部
内容概述:
分享:

 

    王立军,男,56岁,汉阴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经理。2005年、2008年、2010年分别被省文化厅表彰为文化产业先进个人、农村电影放映先进个人和文化工作先进者。
    “你是当之无愧的全省文化先进工作者!”原省文化厅副厅长蒋惠莉这样评价他。“他是不歇的机器,拉上坡犁的牛。”职工这样评价他。
    他让一个频临破产的单位起死回生,实现21年经营收入年均增长20%,上交财政近亿元资产。
他就是汉阴县电影公司经理王力军。
    21年前,受电视、录像和其它文化娱乐行业冲击,电影发行放映业下滑萎缩,汉阴县电影公司频临破产边缘,42名职工整天处于苦闷、焦躁、忧虑。危难之际,王力军出任经理。公司如何生存?怎么样让职工不下岗、有工资领?如何保障退休职工的工资和看病就医?
    王力军依靠职工,改革管理分配制度。从领导班子的切身利益入手,彻底砸碎铁饭碗,全员实行目标责任经营承包制,全面推行效率优先、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公司领导工资由职工大会定,和大家一样在市场上挣。立足市场需求,拓宽经营范围。公司购进投影设备,办投影厅,当年就收回投资。改造北城街公司临街旧房,出租增收入。开办音乐旱冰场,受到广大青少年追捧。瞄准农民文化需求,电影放映向农村进军。王力军想尽办法补贴搞活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在片源紧张、拷贝价高、市电影公司瘫痪,发行放映工作难以开展的时候,他单枪匹马上汉中、跑关中,和兄弟市县结盟,把公司建设成为全市最大的16mm影片发行中心,业务辐射到整个陕南。8个农村电影队每年为边远山区群众放映电影2000余场。
    盘活优质资源,不断壮大自我,为市场提供更多服务,拓展公司生存空间,是王力军为公司开出的可持续发展良方。2000年和2004年,累计自筹10万余元,分别翻修了电影院观众大厅屋顶和影剧院大厅屋顶,解除安全险隐患问题。2000年,王力军把解放街的老影剧院改造成集会议、演出、歌舞为一体的夜总会,成为汉阴文化产业的亮点。公司累计筹资290余万元,于2001年、2004和2007年,分别新建一幢商厦,总面积达3300余平方米,佳佳乐、亿客隆、国泰家电家具等商贸企业入驻,实现当年投资、当年见效。
    电影由胶片转为数字后,公司原来的放映老手都成了新兵,王力军通过耐心细致地工作更换了部分年龄偏大的老放映员,对新队伍进行系统培训。国家广电总局要求每月每村放映一场数字电影,汉阴已连续5年超额完成,并涌现出1名全国优秀农村放映员和1名省级农村优秀放映员。汉阴县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经验在全市推广。目前,公司积极筹建数字电影城,已和陕文投集团达成合作建设、经营协议。
    王力军担任经理21年,汉阴县电影公司经营收入年均增速达20%,先后获得文化部和全国电影协会的表彰资助各1次,荣获省文化厅表彰的农村电影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3次,2005年被省文化厅授予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王力军个人获得省文化厅的3次表彰。2010年,公司改制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时,上缴财政的资产已近亿元。
    事业兴旺,关键在人。王力军深知这一点,21年来,他始终严以律己,宽厚待人,工作在最苦最累、最危险的第一线,他的工资自1992年任经理到2010年公司改制,一直由职工大会评定,不拿一分钱奖金。
在王力军的眼里,只有工作和公司。1996年在出差途中遇车祸,三根肋骨骨折,头部缝了20多针。出院时,医生让他休息两月,省电影公司补助他1000元生活费,但他将补助的钱如数上交公司,仅休息了几天就投身工作,忍痛登上高梯画大广告牌,职工们无不感动,当时上映的电影《生死抉择》,创造了安康市单片映出最好成绩。王力军不喝酒、不奢侈、不玩赌,一身正气。1999年,公司集资110万元,新建职工住宅楼2200㎡,让住房困难职工实现安居,而他至今仍然住在爱人单位60㎡的老家属楼内。
    “王力军是个‘啬皮’,主管公司的文旅广视局大小领导到公司检查、开会,他都不管饭。但对困难职工,他却是个出了名的‘大方人’!”公司退休老职工、汉阴县书协名誉主席张利宝说出职工的心里话。2001年12月,家住漩涡镇大樟河村4组的老放映员林升祥,在挖房屋地基时,造成一死一伤。王力军闻讯后,立即坐班车赶到漩涡镇,顶风冒雪,步行近20公里山路赶到林升祥家,送上公司600元慰问金。原本就贫困,又经过事故,林升祥再也无力修房,几间旧房又是危房。王力军带头捐款200元,带动公司职工捐款2100元,又和公司职工一起,协调民政局救济2000元,帮助林升祥将旧房维修加固,渡过难关。
    王力军和他所热爱的电影事业一样,将欢笑和温暖带给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