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做奉献 绿衣使者寄情怀

记明星投递员杨连军的先进事迹

索引号: xzfgzbmzfb-GK-2022-0083 发布日期: 2013-08-15 21:10
来源: 县委宣传部
内容概述:
分享:

 



   

    在陕南秦巴山区的汉阴山城,无论是数九寒的隆冬,或是三伏酷热的盛夏,每天都可以见到一身着绿色邮装的中年汉子,推着一辆墨绿色的自行车,驮着报刊、信件、邮包默默地穿梭于大街小巷和机关单位,他忙碌着东家进、西家出,一面热情地和人打招呼,一面熟练准确地将一沓沓报刊、信件送到居民和机关人员的手中。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每天平凡而细致的工作,诠释着一名邮递员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平凡岗位的无怨无悔。
    老杨是一位不善言辞,执着憨厚、老实巴交的人,他虽然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更没有神秘传奇的故事,而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雷锋为榜样坚持以人为本、诚信服务、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勤奋学习和乐于奉献的开拓精神,情注邮政事业的神圣责任,热心服务城乡人民,心系千万家用户,要为邮政争光的决心,忠实地践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以十八大精神促使邮政事业与时俱进。十年来,他赢得单位领导和广大用户的广泛赞誉,从2007年,连续6年被省、市、县授予“明星投递员”、“先进生产者”、“文明员工”、“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市县新闻媒体多次专访报道他的事迹,让社会各界了解邮政人工作的艰辛。
    无怨无悔铸忠诚
    老杨1963年出生于邮政世家,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萌生了对邮政事业怀着崇高的想往。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实现了他多年梦寐以求的夙愿,参加邮政工作跑乡邮,每天往返几十公里,踏遍月河乡的山山水水,不但把信件、包裹准确无误地送到军营和村民手里,经常为出门不方便的老人捎带种子、化肥、农药、日用品等,还为困难户帮助干农活,深得农民好评。有一次,天下着大雨,下坡时由于负载过重,自行车前后闸出了毛病,坡又很陡,自行车像马一样向坡下飞奔,老杨眼看有生命危险,连忙从车上迅速跳下来,但人却摔在沟里,腿脚跌伤了,鲜血直流,自行车和邮包已抛出10米以外的坡底。为了保护好邮件,他不顾双脚疼痛和流血,挣扎着从泥水里艰难爬起来,拖着沉重受伤的双脚,一瘸一拐地艰难奔向邮件。此时,他心中十分着急,如果这些邮件浸水,信件、汇款单、文件之类就会字迹模糊,会酿成事故,虽然他事先已用塑料布包捆了邮件,还是又脱下身上的雨衣将邮件再包了个严实,以防万一,然后推着自行车艰难地赶到大路边一个自行车修理部。维修好车后,他来到五一村村民胡正厚家,主人见他浑身被雨淋成个落汤鸡,双脚还流着鲜血,赶紧让他坐下,连忙用红汞、酒精等消炎止血,又用纱布将伤口简单进行了包扎,劝他给单位打电话派车来接,可他拒绝了。休息片刻后,仍然冒着大雨,强忍着双脚疼痛,又推着自行车将邮件安全送到62150部队。回到单位后,天早已黑定。后来五一村和部队向邮政局送来了表扬信。用户感慨地说:“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玩命干的乡邮员”。他从乡邮至城投,岁月不改初衷,忠诚邮政事业,进城后每天投递几十家单位和数百家用户的报刊邮件,不计繁琐、不怕苦累,累计出班6000多次,行程13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走了三圈半,投递报刊38.8万余份,信件包裹20万件,无一差错、无一遗失、无一投诉,就连自行车都骑烂了7辆。
    倾情服务献丹心
    投递工作涉及量大面广,以人为本是他始终不渝的追求。有一次他投递时,发现一张汇款单,收件人地址为“汉阴县供销社温汉生收”,可到供销社单位去都说无此人,查遍供销社职工名单,也无此人。按邮件处理规划,完全可以退回原处。但细心的老杨看到附言栏内写着“先汇来一些款,以解治病急难”这样时,心急如焚,他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找到收件人。在县供销社附近街巷和供销社家属楼挨门挨户查问了几十家,花了几天时间,终于在县供销社家属楼6层找到温汉生。温本人是汽车司机,因出了车祸,腿摔伤了,在家调养,正急着用钱,儿子从北京紧急汇来一笔款。用户收到汇款单感激不已,说正需要钱看病治疗。儿子几天前还打来电话说钱早已汇出了,怎么还没收到或反馈信息呢?随即老杨又扶他下楼到医院挂吊针,后来时间长了,常来常往地两人成了知己好友。
    县城新街21号刘翠兰,新民街24号徐声娥,信件都只有地址,而无收件人。按邮件处理规则,查无此人完全可以退回原处,老杨为了处理好这些疑难邮件,想方设法根据来信的地址和笔迹,让同院住户反复辨认,终于准确无误找到了收件人,用户十发感动。像这样的例子,10年来,老杨无论在乡邮和城投中细致入微,赤诚敬业,为民解忧,深得用户好评,同时也给邮政部门争了光。
    洒向邮递都是情
    县城内邮局原设在县城中心的北门处,后因业务扩大,迁址城东,距城区中心约1公里,随着城区骨架的拉大,客户不断增多,给客户带来很多不便,特别是一些老弱病残者更为困难。老杨在投递过程中,只要群众拿着信件、包裹或取汇款单,站在街边向他招手,都会停下来乐意为大家服务。他平时备购一些邮票,有些客户无论经单位或是个人,有时信件中超重,邮资未贴足,为了赶时间邮走,他都代用户一一贴足邮资,然后再告知用户,用户都感激不尽,并补交了邮资,许多小额的汇款单,他都垫付,尽量使用户方便省事。
    十年来,他更换了几处投递片段,每当调离时,当地的用户都对他依依不舍。细心的人会发现,他投递的时候,邮包总是比别人的大,比别人的重,里面全是为用户准备的用品,如邮票、信封、信纸、储蓄单、订报单和其它邮政业务宣传品。使他负责投递区域内的用户成为自己的储户和邮政用户。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他征订私费报刊金额从最初的不足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18.6万元,党报党刊收订年年排名都在全县第一。年销售邮票2万多元。2011年他个人揽储400多万元,销售月饼3万多元,贺卡5万多元。据不完全统计,他的年投递流转额均超过46万元,且年年攀升,每月报刊和各类邮件都在5万份以上,每天近两千份,占全局投递约35%以上。他负责投递的机关单位和个人用户达200多个,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干什么都有疲劳期啊! 每当有人问起:“累吗?”他总是憨笑着答道:“习惯了。”殊不知,这一句“习惯了”当中饱含了多少艰辛啊! 他常说:“我所做的投递工作,不只是简单的送信送报,更重要的是为把党和政府的声音、温暖和关怀投送给人民群众。”这就是一位普通投递员,用最朴实的语言和行为,谱写着他平凡岗位而又不平凡的人生。
    学习雷锋助人乐
    2011年,老杨的爱人沈桂菊意外出了车祸,需要紧急外科手术,当时正值投递量大,人手紧缺之际,他把爱人送到医院,请人帮忙送进手术室,为了不耽搁报刊信件的投递,毅然登上自行车走街串户忙乎他的“绿衣使者”情结。无独有偶,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灾难又一次降临他家,儿子杨鼎文也因车祸当时送县医院不收,送至西安大医院需要手术治疗一级看户8天,老杨为了不影响工作仅只呆了4天就赶回单位,在公与私的严峻考验面前,他选择了公而忘私,凸显出他的心灵和人格。
    他的工资收入并不多,但每年积极主动为灾区人民献爱心,帮助困难学生。近几年各类捐款2000余元,捐赠爱心包裹25个,帮助困难学生5人,他学习雷锋为人民群众做好事,他在投递过程中,遇老年人或残疾人提水、搬煤、搬家具等重活时,他都主动帮助干,帮助不认识字的老人读信、写信、寄信,也都是经常的事,遇到用户家邻里纠纷或妯娌斗嘴等他都主动劝说,调解纠纷,说服邻里和好,子女孝顺父亲为和谐社会助力。由于他和许多用户多年的深交,成为知心朋友,都十分信赖他。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有的人虚度一生、碌碌无为,有的人勤奋拼搏,去实现人生自我价值。老杨就是一位在平凡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贡献,他是现实生活中的活雷锋,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是当代群众路线的忠实践行者,他以自己的努力,塑造了新时期邮政职工的新形象,他的言行和作为闪烁着一个邮政人的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