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救灾科普知识(三)

索引号: 发布日期: 2013-05-25 16:11
来源: 安康市科普网
内容概述:
分享:

    灾害过后注意事项
    一、防止病从口入
   为预防食物中毒,灾区群众对食品的选择一定要慎重,注意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防止病从口入。
    不要吃被洪水浸泡过的食品。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以外,被水淹过已腐烂的蔬菜、水果和来源不明、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都不能食用。不要吃发霉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以及其他已腐败变质的食物,过期的包装食品和不能辨别是否有毒的野蘑菇也不能食用。
    食物要生熟分开保存,避免生的食物及原料与熟的食物接触或使用同一个容器。所有现场加工的食品要煮熟煮透,尽量不吃生的、半生的凉拌食品。生吃瓜果蔬菜时,要洗干净或削皮后再吃。不食用病死、淹死及死因不明的畜禽及水产品。
    食物要现吃现做,做后尽快食用。剩饭菜一定要在食用前单独重新加热,存放时间不明的食物不要直接食用。避免患有痢疾、伤寒、肝炎及其带菌(毒)者和伤口化脓、皮肤感染以及不明原因的咳痰人员进行食品的加工制作。避免在简易住处集中做大量食物和集体供餐,避免购买和食用摊贩销售的未包装的熟肉和冷荤菜。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用肮脏水刷牙和洗瓜果、碗、筷等,所有用于清洁食品和食品容器的水均采用消毒过的水。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应及时向疾控部门报告食物中毒发生的时间、地点、中毒人数和原因,并随即将病人送往医院抢救。
    二、洪水过处都须消杀
    凡是水淹地区的住户,水退后首先由专人对原住房的质量进行安全性检查,确认其牢固性。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洗家具,清理室内物品,整修家庭厕所,修缮禽畜棚圈,全面清扫室内和院落,清除垃圾污物。必要时将房间的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对室内和临时居住点带回的日常生活用品可进行煮沸消毒或在日光下曝晒。在有条件时,可用2—5%的洁灭净洗消液将衣被浸泡15—20分钟后再进行洗涤。待室内通风干燥、空气清新后方可搬入居住。对洪灾致死的家畜、家禽等动物尸体要及时掩埋或焚烧,掩埋地要远离居住地和距离水源50米外,挖深2米以上坑,处理后覆土掩埋压实。
    粪便可能含有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可以传播疾病,同时又是苍蝇等害虫的孳生地。粪便管理不好,会污染环境,污染水源,影响群众的生活质量。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埋上粪缸或挖粪坑,坑周围用石灰或水泥砌成,以减少粪液外渗。粪坑要有掩盖,周边要挖排水沟,以防雨水冲灌。不可随地大小便。禽畜应建栏饲养,栏内的禽畜粪便也要及时清理入集中粪池。简易粪坑要挖深,每两天撒一次石灰,石灰层厚5厘米,以防蚊蝇孳生。
    洪涝灾害期间,生活环境恶化,蚊蝇密度大幅度上升,蚊蝇鼠类等生物媒介传播疾病很可能流行。为此,除了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大范围开展灭蚊、灭蝇和灭鼠工作外,个人也要加强防护,最好在住处装上纱窗或搭建防蚊帐,涂抹驱蚊剂。此外,还要尽量排除住宅周围的污水,清除垃圾污物,让蚊蝇无孳生之地。尽量减少人与蚊蝇的接触,室外活动时要尽量穿长衣裤,暴露在外皮肤可均匀涂抹驱避剂防蚊。在野外劳动要扎紧裤腿、袖口,防止蚊虫叮咬。
    三、预防治疗“烂脚丫”
    抗洪救灾时,下肢长时间浸泡在污泥浊水中,皮肤经常受到擦伤,破损的伤口长时间浸没在洪水中,趾缝间浸渍发白、肿胀、破溃、糜烂,甚至皮肤剥离,伴有瘙痒,俗称“烂脚丫”、“洪水脚”或“水泡脚”。感染严重时,还有畏寒、发热、乏力、头痛、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少数抵抗力差的人会发展成败血症。
    防治措施:(1)下水劳动时,在可能的情况下,每隔1—2小时休息一次。擦干脚,在阳光下曝晒片刻。每次劳动离水后,一定要洗净脚,穿干鞋。(2)脱离洪水浸泡。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如情况许可应暂时不要下水。如劳动的地方水不过膝,要设法穿长统靴。(3)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还要防止吸血昆虫叮咬。(4)外用药物。浅表性皮肤创伤可用炉甘石粉或5%的明矾炉甘石粉涂擦,也可用10—15%的明矾溶液泡脚。感染严重时,应用抗菌药物。
    四、灾后高温防中暑
    暴雨过后,南方众多地区气温迅速攀升。灾区尤其是灾民安置点,人口居住密度大、条件差,极易发生中暑事件。为预防中暑事件发生,宜采取以下措施:减少日晒,避开高温。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太阳镜,有条件者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经常向帐篷洒水。帐篷内应保持空气流通,帐篷内要有电扇通风、降温,确保群众充分休息、睡眠。及时准备十滴水、藿香正气丸、仁丹和扇子等防暑降温药品、物品。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应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颈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饮食方面注意多吃一些绿豆、西瓜、苦瓜等有利于预防中暑的食物,多饮热茶。

    水灾后减灾基本知识

    凡是水淹地区的住户,水退后要由专人对原住房进行检查,确认其是否牢固。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洗家具,清理室内物品,整修家庭厕所,修缮禽棚。
必要时对房间的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如室内被水淹1米,消毒高度最好能达到2米。对生活用品可用煮沸或在阳光下曝晒的方式进行消毒。最后,待室内通风干燥、空气清新后方可搬入居住。
    一、家具受潮要护理
    在雨水淋湿、浸泡后,金属、皮质、实木这类材质的家具属于“受灾严重的角落”,尤其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特别护理。
    对于皮质家具而言,过分潮湿会导致皮革快速老化,因此家里有皮质家具,最好在除尘后,在其表面抹上保养专用的貂油、绵羊油、皮革油等,这样不仅可以软化皮质,也可以防潮防霉;金属家具要经常用湿布和柔和的清洁剂擦洗,尽量不在潮湿环境中使用,并注意防水防潮,如碰上潮湿天气最好用干燥的抹布进行清洁。
    实木家具也容易受潮气的侵袭,木材遇湿容易膨胀发霉。这种情况不妨在有霉味的地方放块香皂,或将晒干的茶叶渣装入纱布袋放入,有助消除霉味。
    二、小物品有大作用
    其实,防潮并不一定要购买专业的除湿设备,一些简易的小物品同样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超市里吸湿盒、除湿包、防潮防霉饼、樟脑丸等各种产品对防潮除湿就可取得一定的效果。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吸湿用品,一般由氯化钙颗粒作为主要内容物,大部分还添加了香精成分,可集除湿、芳香、抗霉、除臭等功能于一体,多用于衣柜、鞋柜;吸湿包,原理与吸湿盒相似,多用于密封空间,内容物以吸水树脂为主,吸收了水分后就变成果冻状,不易散成碎末,可广泛用于衣物、电器等的吸湿,效果较佳。
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废弃物可以派上用场,如食品袋中装有的干燥剂。平时如果注意收集,保存在密封的容器内,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就可以用了。另外木炭、竹炭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潮去味的作用。取一个布袋,里面放上木炭或竹炭,扎紧袋口,就可以做成一个简易的防潮袋。用过之后晒晒还可以反复使用,可谓物美价廉。

    连晴高温严防肠道传染病
    夏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气候干燥,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食物腐烂变质快,容易引起急性肠道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以下4种途径传播:①经水传播,②经食物传播,③接触污染物传播和扩散,④带菌的苍蝇传播。因此,夏季高温特别要注意个人和饮食卫生。
    1、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和外出回来要用肥皂洗手。
    2、大力灭蝇,严防蚊蝇污染食品。
    3、注意饮水饮食卫生,食用卫生食物,不喝生水,饮水应净化和消毒,并在饮用前煮沸;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食物(包括肉、鱼、蔬菜等)要彻底煮熟、煮透;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彻底再加热后食用。
    4、严格把好质量关。食堂和家庭采购副食品、蔬菜切不可为贪便宜而购买变质的禽、蛋、肉和水产品等。
    5、生熟食品分开。冰箱内贮存食品或使用刀、菜板加工食品时,必须注意生熟分开,防止制作过程中的相互污染。
    6、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不要过度疲劳,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或购买无证经营的盒饭,不要自办大型聚餐活动。
    7、凡出现腹泻,尤其每日腹泻3次或3次以上者应及时就医并立即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