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就业结构继续调整,从业人员稳步增长
索引号: | xzfgzbmtjj-GK-2021-0011 | 发布日期: | 2014-06-17 08:43 |
来源: | 本站原创 | ||
内容概述: |
2013年,汉阴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准确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继续强化发展基础,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2013年全县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达11971人,同比增长12.04%,从业人员工资总额达498335千元,同比增长12.82%。
一、人员就业结构继续调整,从业人员稳步增长
就业是民生之本,汉阴县2013年末单位从业人员11971人,较上年同期增加1286人,增长12.04%,其中:在岗职工11616人,较上年同期增加1297人,增长12.57%。
1、分经济类型看,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高速增长,国有单位比重最大。汉阴县全部非私营单位中,国有单位7554人,集体单位548人,其他经济类型单位3869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48%、-25.03%、89.10%。国有单位占比最大,达到63%,其次是其他单位,比重32%,集体单位占比最小,只占全部人数的5%。
2、分会计制度看,企业从业人员快速增长。企业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4401人,同比增长33.48%;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4601人,同比下降6.52%;机关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2714人,同比增长10.06%。
3、分三次产业看,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明显增加,显示我县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第一产业从业人员248人,成数倍增长;第二产业年末从业人员数2058人,同比增长5.59%;第三产业从业人员9611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036人,增长12.08%,批发零售、交通业是三产从业人员增长的主要因素。
汉阴县2013年三次产业从业人员 |
||||
三次产业 |
2013年(人) |
2012年(人) |
净增(人) |
增长速度(%) |
第一产业 |
248 |
22 |
226 |
10.27 |
第二产业 |
2058 |
1949 |
109 |
5.59 |
第三产业 |
9611 |
8575 |
1036 |
12.08
|
4、分国民经济行业看,从业人员有增有减。在国民经济19个行业中,从业人员增加较多的行业为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业,交通运输业,分别增加479人、216人,210人。从业人员减少较多的行业是金融业,信息传输业,分别减少103人,81人。
从业人员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汉阴经济健康、稳定发展,2013年,全县GDP增长14.5%,为就业提供了空间;二是极积培育“四上”企业,非私营企业个数增加明显,从2012年的30家上涨到2013年的47家,是从业人员增长的主要支撑;三是农业园区的蓬勃发展,带动一产从业人员成数倍增长。
二、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平稳增长,民生持续改善
收入是体现百姓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之一,2013年汉阴县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498335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82%,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94456千元,同比增长13.66%。
1、从经济类型看,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高速增长,国有单位占比最重。全县非私营单位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为352974千元,同比增长1.20%;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为30721千元,同比增长5.80%,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为114640千元,同比增长96.85%。国有、集体、其他单位比重分别是70.8%,6.2%,23%。
2、从会计制度看,工资总额呈“四增一降”。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145884千元,同比增长36.11%;机关从业人员工资总额127064千元,同比增长14.33%;民间非盈利和其他单位工资总额实现了突破,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分别达到4226千元,2713千元;事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218448千元,同比下降2.20%。
3、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7055千元,增长6倍;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70662千元,同比增长26.7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420618千元,同比增长9.26%。
4、从国民经济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速居首位。在国民经济十九个行业中,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增速前三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分别增长135.06%,79.58%,44.40%。增速下降的主要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电力、燃气及水和生产和供应业,分别下降68.12%,40.51%,3.55%。
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机关单位职务工资、事业单位薪级工资的上涨;二是企业上调工资发放标准以及企业效益不断向好,带动工资总额增长;三是从业人员增加,是工资总额增长的主要因素。
三、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工资增速放缓,行业差距仍然存在
2013年汉阴县非私营单位人均工资42473元,同比增长1.04%,增速较2012年下滑,人均工资行业差距仍然较大。
汉阴县国民经济行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表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
年均工资(元) |
增速(±) |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
年均工资(元) |
增速(±) |
(一)农、林、牧、渔业 |
36720 |
-20.35 |
(十一)房地产业 |
29687 |
10.77 |
(二)采矿业 |
39730 |
|
(十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2571 |
-64.24 |
(三)制造业 |
39664 |
38.02 |
(十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52227 |
3.44 |
(四)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28899 |
-10.87 |
(十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9136 |
-4.75 |
(五)建筑业 |
31796 |
1.84 |
(十五)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33600 |
|
(六)批发和零售业 |
24127 |
-7.88 |
(十六)教育 |
45978 |
0.42 |
(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28338 |
-24.55 |
(十七)卫生和社会工作 |
52362 |
15.43 |
(八)住宿和餐饮业 |
20747 |
|
(十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48182 |
0.96 |
(九)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47348 |
42.76 |
(十九)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46706 |
3.59 |
(十)金融业 |
107370 |
43.71 |
|
|
|
分行业看:平均工资增速最高的三个行业是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增速分别是43.71%、42.76%、38.02%;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金融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年平均工资分别是107370元、52362元、52227元。在所有国民经济行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三个行业的平均工资最低,分别是12571元、20747元、24127元。数据显示,工资最高的金融业比收入最低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平均工资高出94799元,最高行业收入是最低行业的8.5倍,绝对差距依然较大。
非私营单位人均工资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一是扩大了统计范围,其他类型单位加入统计,这部分工资水平较低,延缓了工资水平的提升;二是统计口径逐步统一,法人不在本县的单位不再统计,拉低了人均工资水平;三是四上企业增加较多,虽然带动了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的增长,但延缓了人均工资水平的提升。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在汇总2013年各单位的工资报表以及和企业统计人员沟通后,发现用工单位存在的较大问题是企业一方面招不到人,另一方面又留不住人的尴尬局面,而导致这一局面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工资待遇问题。全县居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就是工资性收入。建议:
1、加快经济发展,促进职工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加快经济发展是提高职工工资水平的关键。建议采取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缓减就业矛盾,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积极开拓新的就业增长点,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工资水平不断提高。
2、加强企业工资监督管理和完善企业保险制度,切实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建议有关部门督促监管用人单位严格按照《劳动法》,执行企业工资支付制度,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完善企业职工保险制度,健全全县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3、规范劳动力市场,为劳动者就业提供良好服。建议加强对劳动力市场运行的规范,加大对劳动者实用技术培训力度,鼓励自主创业,为广大劳动者就业创业提供优良服务。
(二)、行业间工资差距依然明显。目前全县不同行业间的工资水平差距较大,金融业以107370元/年的工资独占鳌头,比排在第二的卫生和社会工作高出55008元,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人均工资的8.5倍。建议:
1、考虑到行业间生产效率和效益的差异,不可能消除绝对的收入差异,但相关部门可以参考各行业的效益,对行业提出指导工资。
2、对部分具有垄断优势的行业,加强监管,改变由于资源优势、垄断优势带来的分配不公,形成公平合理的分配关系。
(三)、企业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可能迫使企业减少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的减少会制约企业规模扩大,同时也会影响就业,对此,应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引导企业积极转型,通过各种专业的咨询机构,为企业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产品附加值提供服务,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注:按照国家统一的劳动工资统计制度规定,本文中所涉及的几个统计指标解释如下:
1、统计范围:全县境内的全部非私营法人单位。具体包括:国有、集体、股份合作、国有联营、集体联营、国有与集体联营、其他联营、国有独资公司、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其他等单位。
2、单位从业人员:在本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具体包括:应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劳动合同人员(如使用的农村户籍人员);处于试用期人员;编制外招用的人员;派往外单位工作,但工资仍由本单位发放的人员(如挂职锻炼、外派工作、借出等情况);劳务派遣人员;非全日制人员;聘用的正式离退休人员;兼职人员;借入本单位中工作并取得一定劳动报酬人员;第二职业者;以及在本单位中工作的外籍和港澳台方人员。
3、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以及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住房公积金、个人税和社会保险等。
4、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从业人员平均每人所得的劳动报酬。它表明一定时期内从业人员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从业人员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计算公式为: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同期内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