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一:道之五常 统计脊梁
索引号: | xzfgzbmtjj-GK-2021-0001 | 发布日期: | 2015-11-25 11:21 |
来源: | 吉林省延吉市统计局 | ||
内容概述: |
古有五常之道,仁、义、礼、智、信。是谓古人起码之道德准则,亦为伦理原则,用以作为社会个体与社会的处世之道。而文化作为思想的产物,随着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如今结合当代统计人,被赋予了新的定义。
一、仁者爱人统计的集体主义精神
所谓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者,谓之天理,此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修身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天理者,乃推己及人意也。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利己利人。
而今对于统计工作的引申义,即为仁者爱已,仁者爱人,仁者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统计工作者,应时刻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在统计工作中,做到多学习、多沟通、多交流。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在沟通中,不断探索,不断了解;在交流中,不断总结,不断升华。如此才能做到求同存异,聚沙成塔,发挥出团队的力量。在面对繁琐的统计工作,集体主义精神可以帮助统计人攻坚克难,一往无前。
二、发为刚义、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所谓义者,宜也,意为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即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乃此意也。固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而今对于统计工作的引申义,即发为刚义,发为羞耻,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在10月30日,国家统计局党组召开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再次强调全体统计人,贯彻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统计者,必当严以修身,古语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为人坦荡,心胸宽广,才能行的正,坐得直。统计者,必当严以用权,切实的将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秉公执法,秉公办事,将统计工作的严谨性,数据的真实性,放在工作的首位。统计者,必当严以律己,习近平总书记说:“己正,方能正人”,对统计工作者自身的严格要求,可以保持统计队伍的廉洁性和先锋性。
三、止乎于礼、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所谓礼者,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做事有序,处事有规,以正为本,斋庄中正,礼也。
而今对于统计工作的引申义,即对统计工作,必要发乎于情,止乎于礼,对待工作有序有规,踏实肯干,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对于统计人的要求是,工作要实、数据要实、为人要实。只有脚踏实地的去收集数据,核算数据,填报数据,才能做到数据的真实、全面、准确,才可以做到“行则出其于礼,止则出其于政”。统计工作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当代统计人必将“上下而求索”方能奋发有为,开拓进取,书写统计华章。
四、智者不惑、统计工作的专业素养
所谓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智者,与“仁”“勇”并举,所谓“智(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明是非、明曲直、明真妄,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而今对于统计工作的引申义,即为提升统计工作者自身的专业素养,对待当前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如何以全面、准确、及时的统计数据和信息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统计保障,要求统计工作者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古人有“吾日三省吾身”、“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金玉良言,今日的统计人更当继承传统,加强学习,保持队伍的专业性,做好大力创新统计机制、完善统计调查方法、改进指标设计、强化预测预判和对策研究的工作。服务新常态、绘制统计改革发展蓝图,“智者不惑”的统计人已经蓄势待发。
五、以信为根统计工作要求数据精准
所谓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即“言出由衷,始终不渝”。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
而今对于统计工作的引申义,即信者,是统计工作者对待数据要以信为根,数据精准是统计人的生命。信者,有信任之意,是国家对统计工作者的信任,是人民对统计工作者的信任,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重托,只有以一份份准确的数据回报信任,服务民生。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对待统计工作则意为对数据精准的上报,层层把关,层层核算,推动着统计工作的车轮不断向前。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强调了修身养德的重要性,而今以新时期的“仁、义、礼、智、信”来塑造统计队伍,是统计工作者修身养德的新标准:仁者爱人、发为刚义、止乎于礼、智者无惑、以信为根。习近平总书记曾将雷锋、郭明义、罗阳誉为“民族的脊梁”,而今“五常之道”,就是统计人的脊梁,以“五常之道”修身养德,定会使统计人昂首挺胸、阔步向前,服务新常态,开启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