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开局 良好起步

索引号: 发布日期: 2017-04-21 16:57
来源: 本站原创
内容概述:
分享:

汉阴县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汉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1533”发展战略,精准把握追赶超越的标准和要求,确立了“近学旬阳、远学溧阳、超越山阳、追赶南郑”的发展目标,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实现了县域经济平稳有序、健康快速发展,顺利实现首季“开门红”,一季度GDP增速跻身全省县域前10名。

一、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GDP保持较快增长。汉阴县一季度实现生产总值(GDP)18.8亿元,同比增长12.6%;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4亿元、11.2亿元、5.2亿元,分别增长4.1%、17%、7.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6:59.5:27.9。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5.1%。

(二)新型工业成效明显。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3.796亿元,同比增长20.3%。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0.3487亿元,同比增长17.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1561亿元,同比增长17.8%,超全市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

(三)消费市场平稳向好。一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852亿元,增长14.2%。其中: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4.1665亿元,同比增长14.8%。限上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3.3%、16.8%、3.1%、32.7%。

(四)农业生产形势稳定。一季度农业实现总产值4.4343亿元,同比增长4.4%。农业实现增加值2.4459亿元,同比增长4.1%。一季度蔬菜产量6.3万吨,猪牛羊出栏17.4万头。

(五)非公占比领跑全市。一季度非公经济实现非公有增加值11.4785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为61.1%,占比位居全市第1。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非公增加值1.5279亿元、7.5920亿元、2.3586亿元,分别占一、二、三产业比重为64.6%、67.9%、45.0%。

(六)就业改善收入增加。一季度劳务输出6.68万人,技能培训715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40万元,新增就业5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一季度全体居民收入4597元,同比增长8.9%。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50元,同比增长8.7%;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8元,同比增长8.7%。

(七)投资保持平稳增长。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897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5000万元以上25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5196亿元,增长2.6%;5000万元以下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268亿元,增长166.9%;房地产开5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0.5433亿元,下降22.1%。完成工业投资1.9428亿元,增长5.4%。

(八)财政收支同步增长。一季度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1382亿元,同比增长3.5%。全县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0.7353亿元,同口径增长12.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753亿元,增长11.9%。

(九)金融存贷持续增加。3月末,汉阴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7.03亿元,同比增长14%,较年初增加6.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2.19亿元,同比增长20%,较年初增加1.37亿元;3月末全县存贷比为43.5%,较去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GDP增长严重依赖工业贡献。在生产总值增长12.6%当中,工业拉动增长9.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3%,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速将直接决定GDP的增速。

(二)工业稳增长压力大。据测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5%,增加值需达到52亿元,总产值要达到175亿元,总产值较2016年净增27.5亿元,工业稳增长难度进一步加大。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监测中基础相对薄弱,统计人员素质不高,要保持一定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增加值率,全县各镇和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强业务指导培训。

(三)投资缺乏大项目支撑。截止3月底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只有25个,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仅有13个,能拉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投资多的重大项目严重缺乏、“小而散” 的项目建设现状依然存在。房地产开发仅有5个项目,如无后续项目补充,全年房地产投资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将持续回落。

(四)消费市场持续增长缺乏后劲。一是龙头限上商贸企业下降幅度较大。民威工贸公司、金凤缘建材城、汉阴宾馆、上好佳酒店1-3月销售额分别同比下降1.1%、14%、20.4%、64.8%。由于这些企业基数大,直接影响到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二是新增企业质量不高。2016年新增的14户商贸企业3月当月实现销售额1217万元,户均仅87万元。

(五)规模以上服务增速乏力。1-3月全县22户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782.9万元,同比增长13.5%。安达汽车运输公司下降28.5%,我县22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涵盖11个行业(1.道路运输业,2.物业管理,3.商务服务业,4. 居民服务业,5.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6.其他服务业,7教育,8.卫生,9.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10. 文化艺术业,11.娱乐业),涉及发改、交通、住建、经贸、市场监管、教育、卫生、文广等多个行业主管部门,加之规上服务业统计从2013年正式纳入“一套表”联网直报,起步晚、涉及行业多,基础工作相对薄弱。目前我县没有明确每户规上服务业企业的具体主管部门,没有主管部门进行“一对一”协调指导,网报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全县服务业发展情况。1-3月全县22户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782.9万元,同比增长13.5%,增速与兄弟县区比相对靠后。

(六)城乡居民增收缓慢。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位居全市第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位居全市第7。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收入增速均未完成市下达9%,10%的目标,分别欠0.3个百分点,1.3个百分点。

(七)“四上”企业申报呈空白。一方面全县市场主体培育蓬勃发展,一季度全县新登记企业116户,全县各类企业达1815户。另一方面又缺乏指导扶持,不能按照好中选优的思路将新成立的企业培育成能够纳统的“四上”单位,从而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对策建议

(一)紧盯追赶超越目标,狠抓各项工作落实。2017年市下达GDP总量96亿元,增长11%全县各级应按照《关于分解落实2017年主要经济指标任务的通知》(汉政发〔2017〕1号)和县委追赶超越有关工作要求,克服畏难情绪和惯性思维,紧盯目标任务,查找不足和短板,及早谋划,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确保追赶超越目标早日实现。

(二)突出工业提质增效,强化企业指导服务。2017年市下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5%一是以营造“清”“亲”政商环境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县领导联系、各部门帮扶重点企业制度,真正实现“一户企业、一个部门、一名领导、一抓到底”,切实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规上工业达产达效。二是县经贸局、工业园区、各镇要密切配合,落实分管领导和专职干部具体负责,狠抓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加强确保工业经济高开稳走。三是主动学习借鉴,积极破解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不断增强园区及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围绕项目策划包装,推进投资项目备案。2017年按市下达16.2%的增速,投资总量将达到97亿元。受历史基数原因,1季度完成投资仅占全年任务的8.7%,重头在5月份以后。止2016年3底纳入投资库结余项目29亿元,尚缺60亿以上的投资备案项目,完成任务任重道远。近期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固定资产投资将在5月份后呈现断崖式回落。因此,各镇各部门要加快PPP项目前期工作进度,确保投资项目策划包装上有所突破。

(四)破解三产发展难题,助推经济转型升级。2017年按市下达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6%。要依托“一城五园”,以聚拢“四流”(即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主要方向,聚焦“追赶超越”,真正把汉阴富硒美食做强,把汉阴四季旅游品牌打响,把汉阴富硒功能食品销往全国。走资源整合之路,加大限上商贸、住宿餐饮、规模以上服务企业培育申报,着力破解汉阴三产外向程度低,占GDP比重低,发展乏力等难题,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建议由县发改局牵头,分解落实22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归口部门和2017年目标任务。建议由县经贸局牵头,加强69户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联网直报业务指导,确保商贸业上半年有大幅度提升。

(五)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激发县域发展活力。2017年市下达我县“四上”企业14户(规上工业5户,限上商贸4户,规上服务业4户,建筑业或房地产1户)。“四上”企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培育“四上”企业既要瞅准我县传统的优势产业、行业,又要积极适应新常态,主动向涌现出来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三新”企业靠拢,因此各镇各部门要及早明确“四上”企业培育对象,注重申报企业质量,切实提高全县“四上”在库企业结构和数量。

(六)加强统计工作指导,全力服务追赶超越。全县各镇、各部门要加强对基层统计工作指导,形成统计数据质量齐抓共管、上下联动、部门互动的工作机制。各镇、各部门分管统计工作领导一要认真学习领会新形势下统计方法改革要求,二要及时研究贯彻应对措施,三要推进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各镇、各主管部门统计干部要破除“电话遥控指挥”的工作作风,定期到基层、到企业实行“一对一”、“面对面”的指导和帮扶,与企业统计人员“交心”、“交朋友”,确保基层企业统计报表质量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