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不辱使命 —— 县纪检监察机关力促作风改进工作综述
“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对全县有义务教育适龄人口的6148户中8558名建档立卡学生就读情况进行了不漏一户一人的全面排查,确保适龄儿童应上尽上。2019年秋季资助贫困学生5704人次,发放助学金395万元,其中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学生5564人次,发放各类助学金、生活补助费385万元……”
近日,县纪委监委公布了一批专项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工作成果,将涉及专项整治五大领域17个方面具体工作的整治成果分门别类予以通报,用实实在在的举措、明明白白的数据,真真切切地展示了整治工作的成效。
“专项整治不是一场运动,”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刘爱军这样解读道,“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执行到位、把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突出问题解决到位,是全县纪检监察机关一直在做的,同时也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就是要借主题教育这个东风,把措施落得更细更实,把步伐迈得又稳又快。”
紧盯重点 正风肃纪没有“静默期”
10月上旬一个普通的周末早晨,一个不普通的电话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纪委吗,我要举报我们村主任大操大办的事情……”接到来电后,当天带班领导高度重视,安排工作人员于30分钟内赶赴喜宴现场固定了相关证据,为后续的案件核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县纪委监委的干部来说,这种临时性的突击任务,一点儿也不陌生,接到“四风”舆情,第一时间汇报、第一时间研判、第一时间处置都是规定动作。
群众关切的,就是我们关注的。为方便群众监督和举报,县纪委监委建立完善了来信、来访、网络、电话、微信五位一体监督举报平台,坚持节假日值班、报告、督办制度,确保纠治“四风”“不打烊”。
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每逢重要时间节点,县纪委监委都会提前下发严明节假日纪律有关通知,通过典型案例通报、短信提醒和微信公众号推送等多种方式,向党员干部打招呼、拉警报,划定节假日行为“红线”,督促各级党组织切实抓好作风建设,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廉洁纪律。
“可能别的单位到了腊月二十八九都休息了,但是党风政风监督可没有休息的时候”,党风政风监督室一名工作人员说道,“节前要策划明察暗访方案,节中要组织开展明察暗访,节后马上就要汇总有关情况,该报告报告,该处置处置。”
不仅是传统佳节,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也是监督的重点。比如,每年的八九月份,正值大学录取、报到之时,“升学宴”“谢师宴”在所难免。在常规节假日之外,县纪委监委还会结合阶段性重点,开展明察暗访“自选动作”,持续传导正风肃纪的强烈信号。正是这样一环一环紧锣密鼓的教育、监督,逐渐织密了监督网络。
同时,结合新民风建设,县纪委监委大力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宣传推广工作,结合新民风建设“一约四会”,使崇廉倡俭的理念深入民心,形成了“婚事新办、喜事小办、丧事简办”的新风尚,乡风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多管齐下,一体推进,治理效能也慢慢显现出来。2019年,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同比下降了26.7%,特别是大办婚丧喜庆、违规操办无事宴问题同比下降了55.6%。
标本兼治 压力传导做到严实细
“由联镇牵头县级领导对上述8个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责成被通报单位对未到村开展帮扶工作的干部作出相应处理……”
11月12日,县纪委监委下发纪律和作风建设督查通报一期,对在扶贫帮扶工作中作风不实、纪律不严的有关单位和个人点名道姓通报批评。据了解,今年以来,县纪委监委已经通过这种方式通报了17个单位20余名干部。
今年是整县脱贫摘帽攻城拔寨的关键之年,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责定位,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一手抓扶贫领域吃拿卡要、雁过拔毛等问题查处,一手抓扶贫帮扶作风不严不实监督,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5件5人,查处扶贫领域作风问题27件28人,有效传递了纪律震慑。
查处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以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县纪委监委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深入查找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问题,下发纪律检查建议书、监察建议书和督办函,实时跟踪督办落实情况,县卫健局、县医保局、县财政局、县脱贫办、县委组织部等单位相继制定完善了制度机制16项。
“前期我们主要精力放在扫黑除恶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上面,放松了对扶贫领域问题的查处力度,下一步我们将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措施迎头赶上……”10月上旬,在县纪委召开的第三季度工作汇报点评会上,扶贫领域案件查处工作滞后的镇纪委书记做了诚恳的表态发言。
近年来,县纪委监委始终把“五个专项”作为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的重要抓手,通过季度通报、汇报点评、重点工作推进会等形式不断传导压力,压实责任。仅今年,对镇和部门发出督办函20余份,约谈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党组织负责人、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10余名。
统筹联动 以治理合力取信于民
政治生态好,关键在基层。2018年4月,县纪委监委下发了《关于深化廉洁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标志着该县始于2012年启动的廉洁示范村创建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围绕廉政教育好、民主决策好、村务公开好、监督机制好、廉洁自律好、群众反映好“六好”目标,通过扎实开展廉洁教育、规范推进民主决策、持续深化村务公开、健全落实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和认真开展民主评议,村级党风廉政建设有了具体载体和抓手。用涧池镇洞河村老支书的话说,就是“以前干部犯错不是因为故意,是真的不懂规矩,现在不但知道了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还知道了为什么不能干,怎么干。”
“从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情况看,今年同期比去年下降了34个百分点,说明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问题存量在不断减少,增量的势头得到明显遏制,这充分展示了治理成效。”县纪委分管领导介绍了廉洁示范村创建工作带来的新变化。
在城里,和廉洁示范村创建相似,党风廉政建设示范单位创建也开展的红红火火。“从卫健系统到国土系统,我县始终认为抓好了班子带好了队伍,才能把工作干好。”县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人一直高度重视创建这一抓手载体,也从创建中收获了喜人的成果。每年创建发展一批,巩固提升一批,示范带动一批,城乡联动,带来基层政治生态的全面好转。
同时,县纪委监委注重发挥在作风转变中的牵头作用,统筹各单位形成治理合力。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县纪委监委负责牵头漠视侵害群众利益和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两项专项整治。针对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牵扯面广、覆盖面宽的实际,县纪委监委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公开监督举报方式、主责单位“周报告”等形式,夯实细化了职能部门责任,定期通报整治成果,确保群众身边腐败有人管、群众利益有人护、群众呼声有回应、群众诉求不落空、部门协作不推诿、服务群众不掉线。